据北京市西城区民政局的消息,位于广安门外、什刹海、月坛、德胜街道的多家养老照料中心已于10月2日重阳节前投入使用。这是继今年5月北京市朝阳区首家位于南磨房的照料中心开门迎客,及9月初西城区金融街街道的中心开业后,第三批投入使用的养老照料中心。
所谓养老照料中心,是指以养老机构为主要载体,辐射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的综合养老服务平台,其重要特点是对接医疗服务,推进“医养结合”。
以金融街养老照料中心为例,据此前相关媒体报道,其功能区域主要包括:老龄公寓、社区卫生服务站、康复室、助浴室、托老所、老年活动中心等。
根据《北京市2014年街(乡、镇)养老照料中心建设工作方案》(下称《方案》)的要求,养老照料中心将优先鼓励对民办养老机构、街(乡、镇)敬老院或养老院、光荣院以及符合条件的全托型托老所,实施改建、扩建或整合改造。今年初的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亦提出,将在全市322个街道建立养老照料中心。
北京市民政局局长李万钧曾公开表示,今年北京将建成80个拥有50至100张床位的养老照料中心,市政府预计投入约2.4亿元,带动直接社会投资约20亿元。
对此,一位民办养老机构的市场人士表示,因为“医疗相关的养老服务,利润空间相对较大”,对原本不提供医疗服务的养老机构,改建后新增的医疗服务项目对改善盈利状况具有一定益处。
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员杨团表示,《方案》优先鼓励对民办养老机构的改建有利于提高民办养老机构的综合服务能力,提高效益。但她对敬老院、公办养老院的改建效果心存担忧:“改建成照料中心后,服务项目变多,而且很多项目是提供给养老院以外的居家老人,公办养老院这方面的能力相对较弱”。